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管理體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器電子產品進入報廢的高峰期。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不僅具有資源性,同時具有潛在的環境危害性。與傳統的再生資源相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是一類新興的再生資源,其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管理包括再生資源和環境保護兩個領域,涉及電器電子產品的綠色設計與制造、再制造、回收、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和處置多個環節。從人大立法、國務院《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到主管部委的管理辦法和規章、標準,已經形成一個至上而下的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


電子廢棄物基金補貼新規出臺
2016年3月,財政部、環保部等多部委聯合出臺的基金補貼新規將納入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基金補貼范圍的產品種類擴充到14種,新增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電子廢物的回收成為中國的重要任務之一。
2015年11月,財政部聯合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共同發文明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標準》,涉及日常使用的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電器,對我國規范化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提供了保證,也為大家帶來了實惠。
目前國家建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在“十三五”規劃中更是提出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方案,推行生態設計,力求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消耗、盡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含有毒害物質的原材料,從而實現環境保護。
相關目標是讓電子廢物管理成為整個電器電子產品生產鏈上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路線圖將為中國電子產品的生產、消費、回收和再生產指明方向。

|